期刊封面
“断气危机”凸显散装欧盟无力感
为应对危机,欧盟委员会要求成员国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将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减少15%,并提议各成员国共享天然气储量。不想,这一呼吁又招致波兰等国的不满与反对,一时间,欧盟内部爆发了激烈争吵。
这场矛盾是一个缩影,让世人又一次看到了欧盟内部的嫌隙。就拿波兰来说,自2015年法律与公正党上台后,就一直采取明显的疑欧立场,强调本国的独立性。这一点从难民危机中不接受欧盟难民摊派、在司法改革中不承认欧盟法的优先地位等方面均可见之。在俄乌冲突前夕,波欧关系因法治问题一度陷入僵局,甚至还衍生出了“波兰脱欧”的热门话题。俄乌冲突发生后,波兰也并不完全信任德、法,在诸多问题上提出过反对和不满。
“断气”确实紧迫。据欧盟委员会估算,如果俄罗斯在7月完全断供天然气,那么许多欧盟国家都无法在11月之前达到80%的储气水平。按照30亿-45亿立方米的冬季天然气需求量计算,到2023年3月欧洲的储气仓库几乎会被完全掏空,一旦遭遇寒冬或其他特殊情况,将面临极其复杂且严峻的局面。同时,能源市场的波动会极大影响欧洲经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的GDP甚至会降低6%,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也将遭到重创。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陈思杨
流程编辑:郭丹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相对于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的措手不及,波兰早有准备。自克里米亚事件后,波兰就着手降低“俄气”在总进口中的占比,并强化液化天然气仓库储备。波兰充分意识到,对于欧洲人口大国而言,储气不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绝不可能愿意牺牲自身利益来承担风险,所以此番坚决对欧盟说了“不”。
随着地区形势日益复杂,俄乌冲突逐渐升级为俄欧矛盾,地区武装冲突逐渐拓展为地缘政治、经济、能源的全方位博弈。在制裁不断加码的背景下,俄罗斯打出了反制王牌“能源牌”,不仅将“北溪-1号”的供气量减少到20%,还暂停了“土耳其溪”管道的天然气运输。这使得欧洲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一众国家陷入更大的能源危机。
从宏观视野来看,这样的分歧存在于多国之间,本质上是“散装欧盟”这个老毛病的反映。可以想见,随着更多危机的出现,一些欧洲国家追求本国独立性与欧盟强调一致性间的基本分歧会愈发明显,这样那样的摩擦将把欧洲命运带向何方?
文章来源:《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网址: http://www.slcmygdys.cn/zonghexinwen/2022/072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