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千秋名重女全才
5年前,笔者应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邀请前往讲课,一个星期日,由颜、张两位教授陪同,我们一道游观了坐落于市区东南隅的莲花庄景区。
这里原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管道升夫妇的居所。“洲渚绿萦回,芙蓉面面开”的景色,依然浮现在眼前,但是,除了一块高达3.8米的太湖石为当年旧物,上有赵氏手书的“莲花峰”三个篆字,其他一切亭台馆榭都是后来的建筑。就中颇富纪念意义的,有题山楼、松雪斋、鸥波亭——赵、管夫妇的许多杰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我们在题山楼前停下了脚步。匾额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字体雄浑,甚饶姿媚。由于它是纪念管道升夫人的,大家就从她的身上扯开了话题的线团。颜教授是一位美学家,他说,由于艺术门类之间是互通的,大凡具有艺术天赋和功力的人,往往兼备数长。最明显的就是文学艺术领域,自古就出现过诗书画"三绝"的现象。管道升就属于这种全才型的艺术家。
我接上说,由于种种特定因素,“文名常被诗名掩”,或者“书名一例掩诗名”的情况,所在多有。前者如李白。其实,李白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像人们熟知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与韩荆州书》,都是散文中的上品。可是,由于他的诗非常出色,被文坛奉为 “诗仙”,结果,他的文章就不被人们注意了。后者像管道升,她的诗堪称绝妙,但是一提起她来,就是女书家、女画家,反倒没有多少人去研究她的诗了。且看那首脍炙人口的《我侬词》: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经人考证,这一年赵孟頫刚好50岁。他正在杭州出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管道升时年42岁。杭州乃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赵孟頫也想要仿效那些江南名士,纳妾求欢,于是,便写了首小诗投石问路:“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赵女有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在这面临婚姻危机的关键时刻,管夫人经过思考,决定沉着应付,冷静对待,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回复一首诗。据说,看过之后,赵孟頫深受感动,当即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夫妻和好如初。而这首小令也流传开来,被现代诗人刘大白誉为自由诗的开山祖师。
赵、管成婚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其时,赵孟頫35岁;管道升27岁。他们何以迟至此时才谈婚论嫁,史书上没有记载。有资料提到,此前,赵孟頫曾在管道升所在的德清县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是出于相互倾慕、志同道合,才使两位旷世才人结为眷属;并在尔后的三十余年中,他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又自成格局,各有千秋,而同臻化境。元延祐六年(1319)五月,管道升脚气病发作,由丈夫陪伴,自大都(今北京)南归,病逝于山东临清舟中,终年58岁。3年后,赵孟頫也驾鹤西归。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
赵孟頫一生仕途,尚称顺畅。早年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曾晋京任职;后来,先后放到济南、杭州;晚年再次仕于大都,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但他以宋室后裔而出仕元朝,并成为显宦,心理上承受着双重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受民族之偏见支配,对于汉员大臣、蒙元朝廷并不完全信任;另一方面,饱遭士林与乡里的讥刺,认为他丧失节操,致令他精神郁闷,情绪低沉。对此,夫人管道升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是深知深解,曾在所绘《渔父图》上填写《渔父词》四首,奉劝他辞官解职,归去来兮: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
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水云边。
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
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赵孟頫曾答词一首: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尽管夫人极有见地,所谈皆人生至理,而且情辞恳切,晓理又兼动情;但是,对于这位末代王孙来说,已经跨上呼啸奔驰的仕途列车,中途卸载,谈何容易!何况,要实现个人价值,得遂"修齐治平"之平生夙愿,舍此便再无他途。这样,他也只好忍辱负重、勉力为之了。当然,公余之暇,潜心于书画以自遣,还是没有疑问的。
文章来源:《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网址: http://www.slcmygdys.cn/qikandaodu/2021/031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