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我国经济水平与管道物流水平之间的作用研究—
随着“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战略等的提出,我国的物流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一直很引人关注,很多学者都把关注度投向这一领域,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物流水平上,对管道物流相关的研究很少。管道运输除了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长距离运输以外,还可以用来运输煤炭、建材、化学品等原材料的运输,这一运输方式具有运输成本低、不易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等多方面优势。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GDP快速增长的同时,管道货运量也在逐年攀升,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18 774.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36 138.7亿元;以管道里程数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完善,管道里程数由1.59万公里增加到10.57万公里;管道货运量从1990年的15 750万吨增加到2014年73 752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6.92%。国内生产总值、管道货运量和管道里程数之间数字变动的背后是否隐含着一种内在联系[1]。
文章选取了1990年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管道货运量、管道里程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在通过平稳性检验后和协整检验后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管道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文章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 文献回顾
经济水平与物流水平之间关系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经济与物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国内方面,刘鹏运用基于自向量回归模型来研究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物流业是一种新型行业能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会反向刺激物流业增长[2]。路娟红运用协整模型得出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3]。徐茜、黄祖庆以浙江省为例,对浙江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进行研究得出,区域经济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4]。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对长三角地区近20年的经济与物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得出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国内物流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明显[5]。熊浩,孙有望对我国货运量与各产业产值、各产业比例进行实证分析,协整结果说明货运量与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三产业比例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货运生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比例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6]。范林榜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块典型区域进行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出物流与经济的关系因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有所改变[7]。林航飞、罗宇龙研究上海市公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得出目前公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8]。刘荣利、王浩对河南省铁路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两者确实存在长期稳定均衡,误差修正模型显示,铁路运输的发展使得经济系统以日渐加快的速度偏离既有长期均衡[9]。
国外方面:Sultan Kuzu和EmrahOnder对土耳其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进行研究,指出物流与经济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是物流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物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0]。MarcialMarazzo,Rafael Scherre和Elton Fernandes对巴西近40年的航空运输量和经济增长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相应分析指出,GDP的变化影响着航空运输量[11]。Carruthers R,Bajpai J N和Hummels D对香港和新加坡的实证研究得出,两国的富强依赖于它们过去对现代物流业的投资[12]。Nguyen H.O和Jose Tongzont用自相量回归方法分析得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够促进中澳之间的贸易往来,进而促进澳大利亚物流产业的发展[13]。
国内外文献主要还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另一方面是以传统运输方式为代表的物流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实证研究都认为物流与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的增长对拉动物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物流也反向促进经济的增长;部分文献在肯定经济对物流作用的同时,认为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管道物流一直都不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对于管道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很少。
2 模型建立及数据选取
2.1 Johansen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是由Johansen在1988年与Juselius一起提出的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是一种进行多变量协整关系检验的较好方法[14]。
文章来源:《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网址: http://www.slcmygdys.cn/qikandaodu/2020/0914/372.html
上一篇:成品油管道油品质量管理
下一篇:“营改增”对石油企业的影响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