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成品油管道油品质量管理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成品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成品油管道运输的里程逐渐加长,做好输送质量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截至目前,我国成品油管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命脉作用。但成品油管道运输过程中,在内外因素影响出现质量问题,有必要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1 管道运输优势分析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成品油管道运输具有明显优势,表现在诸多方面,笔者总结如下:
首先,管道运输不受或是极少受到地形限制,可以直接经过一些特殊地形,如:河流、山坡、耕地等。加上线路经过时占用极少空间,选线设计相对容易,且工程量少、投资金额少,这些特点在长距离运输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其次,管道通常选择埋地敷设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少,加上封闭运输,整个过程中极少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不间断运输,同时埋地敷设意味着运输安全性提升,事故发生率降低。因此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最大程度减少人为操作等因素影响,也是所有运输方式中安全性与可靠性最高的一种。
最后,管道建设过程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破坏,封闭式运输可以减少各种环境污染,有助于降低成本费用。此外封闭式运输有助于降低损耗。
总的来说,管道运输成本低、效率高、易管理、低损耗及低风险等优势,因此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大量使用在成品油运输中。
2 成品油管道源指标及输送控制
成品油管道输送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控制,本部分从管道源指标限制与输送过程管理两部分论述。
2.1 管道源指标限制分析
成品油管道运输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包括油品、管壁残留及站场盲支管等因素影响,造成前行油直接混入到后行油中,对油品质产生影响。我国成品油运输采用不同油源同中油品掺杂运输的方式,但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可以遵循,无形中对油的品质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根据有的品质制定衰减标准是确保成品油管道运输质量的前提条件。
2.2 输送质量控制
成品油运输管道需要连接油源与用户,因此其长度甚至可以达到上千公里。但随着距离加长成品油的质量会出现变化,此时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检测点,全面监控成品油质量,确保不出现质量问题。油品批次监控的主要手段就是界面检测,将一定数量的检测仪器放置在沿线管道内,这样可以对各个成品油批次的位置合理检测。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密度计与光学界面仪进行管道检测,相比于国外检测手段较为单一。通常在站内设置仪器,忽略设置末端仪器,一旦站内仪器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整个油品监控失效。界面检测仪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利用人工化验的方式进行补充,主要因为仪器检测油品性质能力有限,不能监控油品关键质量。通过人工检验的方式及时发现油品质量质量,进而掌握成品油衰减规律,为更新理论提供依据。
3 成品油管道运行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成品油管道运行中质量控制中,一般从两方面展开。
3.1 控制批次与流速
成品油被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流速。运输管道中前行油品会在管道中残留,残留不断影响流速,还会造成成品油质量污染概率提升。可以在低等汽油、相邻批次放高等汽油与高等柴油间的质量。如果流速过低,会造成变成便后,前行油品直接混入到后行油品中,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流速有助于保证成品油质量。
3.2 管道设备的维护
确保成品油油品质量的基础就是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会对油品品质产生影响。密度计、磁力耦合泵及过滤器相互配合使用,当管道出现堵塞时,会造成密度计界面检测无法顺利进行,需要相关人员经常检查密度计,及时清理管道等避免堵塞,确保正常运输。油品品质收到杂质与水分的影响,杂质也会对设备运行产生影响,因此要及时处理管道中的水分与杂质,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油品质量。
3.3 设计要点
成品油管道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突出其实用性特点,并通过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给排水的功能。就基础性而言,务必保证通过一定的有效措施保证管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功能性特征。设计之初应该以功能性为核心,对施工周围的环境进行一定的考察,通过对干扰性因素的有效控制,不断优化整个施工环境。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需求做出一定的改进和提升,不断完善功能。
文章来源:《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网址: http://www.slcmygdys.cn/qikandaodu/2020/0914/371.html
上一篇: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控制研究
下一篇:我国经济水平与管道物流水平之间的作用研究—